白浒窑火映初心 丝瓜络里话振兴 ——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开展暑期大思政实践活动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发布时间:2025-07-10浏览次数:10


7月8日,东华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暑期大思政实践研究生团队在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嵩湖乡开展第三天的实践活动。队员们穿梭于古窑遗址与现代产业之间,触摸历史的温度,感受乡村振兴的脉动。

 

白浒窑传承:触摸古韵,焕发今辉

白浒窑是当地历史悠久的陶瓷文化象征,见证了千年烧制技艺的传承。在专业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深入了解白浒窑从选土、制坯、施釉到烧制的全过程。队员们惊叹于传统技艺的精湛,同时也看到了现代技术如何助力这一古老产业焕发出新的生机。白浒窑不仅保留了传统陶瓷的独特魅力,还通过创新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兼具实用性和艺术性的陶瓷产品,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丝瓜络产业:守护绿色,点亮希望

生态产业基地是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的综合性区域。实践团队来到嵩湖乡的丝瓜络产业基地,看到一排排高大的丝瓜架上挂满了与人等高的丝瓜,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队员们深入田间,实地观察丝瓜的生长情况,了解丝瓜络的种植技术与加工流程。嵩湖乡通过发展丝瓜络产业,不仅实现了农业发展的特色化、生态化,还带动了村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的又一亮点。



 

实践之行:体悟所得,凝聚心得 

带队老师朱桃娟这样说道:“想起本科在广西调研走过的几个特色小镇的时光,对比浙江特色小镇的先行示范,广西的茉莉花茶、柿子等特色产业,嵩湖乡的特色别有一番风味。‘产业’的形成本身就不是易事,打造成‘特色’需要天时地利人和,造就‘特色小镇’‘特色村’更非一日之功。今天在江西抚州嵩湖乡白浒窑听张志刚老师讲解,我意识到‘文化’要沉淀在一个地方,成为这个地方的基石和支撑之一,所费心力绝不比‘产业’来得少,更需要久久为功,更需要这些孤独的身影持之以恒,并坚信功到自然成。”



实践队队员黎慧表示:“今天在抚州嵩湖乡的实践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上午参观白浒窑,张老师生动的讲解让我深刻体会到传统制瓷工艺的魅力,并深感传承不易。白浒窑历经千年,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如今匠人们通过加强国际交流,让古老技艺焕发新生走向世界,这也让我对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敬意。下午走进丝瓜络基地,见证了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让我真切感受到‘产业先行’对乡村振兴的关键作用。今天的活动不仅拓宽了我的视野,更让我认识到青年一代在文化传承与乡村振兴中的责任与使命。未来,我将以更积极的态度投身实践,为社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实践队队员薛迪分享道:“进入嵩湖乡的丝瓜络产业园,满目青翠藤蔓与悬挂的丝瓜令人震撼。这片从几十亩起步的园子,如今已壮大至200亩规模,成为带动乡亲们增收致富的‘绿色引擎’。行走田间,看见一米多长的丝瓜,我深刻感受到这不仅是大自然的馈赠,更是村民辛勤耕耘与智慧管理的结晶。指尖触摸着坚韧的丝瓜络原料,我惊叹于这看似普通的作物所蕴含的巨大价值——从清洁用品到工艺品。小小的丝瓜络编织着大大的产业梦。藤蔓蜿蜒,果实累累,这里生长的不只是丝瓜,更是绿意盎然的希望。”(图/朱桃娟 邓贝贝 黎慧 文/周依楠)

 

    编辑:陈晶晶   审核:付海莲  欧阳霞  贺明银